無往不復,天地際也。——《易經》
中國人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,而是回旋往復的。中國的美學以生意盎然的氣韻、活力為主,“以大觀小”,而不拘之于模擬形似。
宋代被歐美學者稱為“東方的文藝復興”,是中國古典藝術的顛峰,溫文儒雅的君子風范、厚積薄發的文化修養、幽雅醇清的藝術氣質也體現在居住格調和家具審美上。本案以宋風為鑒,修美學意蘊而非形似。空間的虛實明暗,節奏有度,隨內心和四季流轉而曲折流動,摶虛成實,使虛的空間化為實的生命。
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說:中國的建筑、園林、雕塑中都潛伏著音樂感——即所謂“韻”。畫家一目千里,飄瞥上下四方,把握大自然的內部節奏,把全部景界組織成一幅氣韻生動的藝術畫面。若空陳形似,謂非妙也。空間氣韻,異曲同工。
藝術,是想象力的源泉,它為人類插上翅膀,把我們帶到很遠的地方。人類的真正感情、內心生活的奧秘和對世界的熱情,也都藏身于藝術。空間里的陳設藝術,是空間生命力的表達,是使用者與空間產生精神共鳴的不二途徑。
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《夢粱錄》記載:“燒香點茶,掛畫插花,四般閑事,不宜累家”,點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“四事”。透過嗅覺、味覺、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,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。除了文房四寶,更能體現主人品位的是收藏品。相傳乾隆喜收藏,更是將最喜歡的三幅書畫:王珣《伯遠帖》、王羲之《快雪時晴帖》、王獻之《中秋帖》,收藏在養心殿內的西暖閣,取名“三希堂”。古往今來,文人雅士,寄情于物,奇石玉雕、瓷瓶書畫,皆是豐富精神內核的外在表達。
用藝術的手法造景,令空間不僅顯示出文化底蘊,更有獨一無二的個性表達。“何物散瑤光,來結歲寒友”,松與鹿的自然情懷,虛與實的相互作用,平面畫作與立體藝術品的相互借景,營造意境悠然。
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,賦予今天的我們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。以古寫今,用現代的手法表達中式美學,照進人內心深處對于東方生活的向往,為當代生活帶來古韻今用的新意。
中國人的餐宴情調與品味,可從傳世名畫《韓熙載夜宴圖》中窺見一二。東方文化里的人情交往以及面對時令節氣的儀式感,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。
“十月柿子宴 ”的生活場景,源于設計師對于傳統時令的感知和對傳統生活方式回歸的美好期許。場景既有現代生活的審美格調,又不失人間煙火氣。舊物背后的歷史厚重感,氤氳燭火的溫暖氣息,金秋時節的柿子背后,是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相聚、情感互通與精神交流。而現代人所缺乏的,正是這樣,熱氣騰騰的,生活和煙火氣。
“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”如若懂得了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人生智慧,便能令生命獲得自由和本真。
設計師所創造、所啟發的,正是現代人對于東方美學、東方生活的精神回歸。如南宋趙希鵲描述宋人的生活:“吾輩自有樂地,悅目初不在色,盈耳初不在聲。明窗凈幾,羅列布置,篆香居中,佳客玉立相映,時取古文妙跡……是境也,閬苑瑤池未必是過。”
“有界的建筑,無界的設計”是INNOWIDE創慧一直堅持的設計理念,通過對現代商業空間室內設計的深層理解,以及積極地了解每一個項目所處地域的底蘊風情文化,屢屢創作出多個表現力極強的商業作品。
*本文稿來源于網絡,僅作分享。